上海做七有什么规矩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烛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通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头七”时间:

是指以逝者过世之日算起的第七日。(例如本周六逝世的,那么下周五便是头七祭奠之日。)

“做七”程序:

“头七”之日起往后每个七的中午10点在家门口或窗口插三柱香,其意为引路香、引魂香,此时门窗均要开着,贡台上必须点三柱香加一对白色蜡烛,桌面上可贡放遗像。(注:每个七祭祀人数逐步增加为吉利。)

做七只需贡三道菜,每个七不同以素为主。

1、供饭:依古礼,大殓之后始奉饭,为“供饭之礼”。若逝者因病离世,则菜式不宜荤腥,当以各色素菜和水果点心为主,其中水果需要避开无籽西瓜/橘子,供奉食物的数量通常取单数;

祭烧:祭烧的风俗源自“寿生寄库”,丧家需遵照当地风俗,将祭烧给逝者的黄纸锡箔、冥钱银元,用红纸袋装好,再写上逝者姓名后连同各类纸扎(家宅车辆等)一起进行祭烧,逝者便可收到亲朋好友的心意和思念,在阴间好好生活;

3、法事:在上海地区,有请僧道为逝者唱念超度的风俗,丧家可根据逝者生前信仰请众僧或道士举行法会。佛教超度法会有五众、七众、九众等人数差异,众僧常为逝者唱念《地藏经》或《金刚经》,具体情况依寺庙而定。

除了“做七”之外,民间讲究,还需要烧一个百天,三个周年。

百天的计算方法是:从逝者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上十天,百天祭祀,也是很隆重的祭祀,需要逝者儿女和亲朋近邻参加。

周年算法:逝者去世那一天是忌日,每年的忌日即为周年,我国某些地区比较重视第一年的周年忌,第二年不重视,第三年重视。第三年也需要扎纸马纸房子等等,烧完三周年后,意为守孝期满,第三年祭祀也是需要逝者儿女和亲朋近邻设宴,磕头祭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