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大弟子”李正春:45岁因病去世,赵本山亲自为其守灵一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赵家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自从赵本山决定不再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近些年来,他门下赵家班的徒子徒孙们,接连和他闹出了不和的消息。

其中前段时间他的徒孙、女演员张玉娇在网上对他展开的炮轰,由于言语犀利,更是备受网友们的关注!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相比如今的赵家班而言,在赵本山还活跃在春晚舞台以及大众视线的时候,当时的赵家班还是特别团结的。这一点我们从赵本山的大弟子李正春因病去世后,赵本山和门下的那些弟子的表现中就能看得出来。

2007年,曾参演过《刘老根》、《刘老根新传》、《乡村爱情》等作品的著名喜剧演员李正春因病去世。

作为赵本山的徒弟,而且还是赵本山的大弟子,在他去世后,赵本山不仅亲自为他操办了葬礼的一切事宜,还亲自为他守灵一夜。

除此之外,赵本山更是承诺要和其他徒弟一起资助抚养李正春留下的妻儿,而那些徒弟也都纷纷答应了下来,那时候的赵家班,真的可以说要多团结就有多团结!

如今距离李正春因病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当初承诺要资助他妻儿的赵本山以及赵本山的那些徒弟,真的做到了吗?

如今貌合神离的赵家班弟子,为何当初会那么团结的答应去资助李正春的妻儿?他们眼里的“大师兄”李正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

李正春出生于1961年,是吉林四平人,他在四平梨树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虽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差,可父母却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最小的李正春,省吃俭用也要供他上学。

李正春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小学时候的成绩特别好,由于喜爱文艺,声音洪亮,经常参加学校和班级文艺活动的他还成为了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

每次学校有文艺活动和晚会的时候,他都会登台表演,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

上了初中后,李正春慢慢喜欢上了家乡流行的二人转表演,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和赵本山那样的二人转演员一样,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

在这期间,由于他的两个哥哥先后结婚成家,父母为了帮他们筹办婚礼欠下了不少外债,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李正春决定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他跑去和他的父亲说:“爸,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学二人转。”

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可父亲还是一口回绝了他,表示:“你应该继续去上学,放心吧,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读书。”

“再说了,就算不读书了,也不能去学二人转。”

在李正春的父亲看来,二人转演员不仅辛苦,而且很难有出头之日,他不希望看到儿子走上这条路。

然而自从有了当二人转演员的想法后,这个念头便一直在李正春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一直坚持要去学习二人转,不停的对他父亲软磨硬泡。

他们父子俩在僵持了大半年时间后,看到实在是说服不了他,他父亲最终只能同意了让他去学习二人转,并将他送去了县里的文化馆二人转班接受专业的教导。

由于天赋不错,在文化馆学习没多久李正春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他在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时还表示:“在县文化馆学了两个月,刚学会唱两场戏,就觉得自己是演员了,有些飘飘然,现在想想真是幼稚。”

不得不说的是,他的运气特别好,由于天赋不错,加上基本功打得扎实,还没等他从文化馆的二人转班毕业,他就铁岭县剧团给相中了。

二、

1982年,21岁的李正春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剧团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

尽管刚开始因为不适应剧团紧张的工作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后来想到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他便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且很快就适应了每天登台表演的工作。

在剧团发展没多久,李正春便遇上了当时在东北地区已经小有名气的赵本山,出于对赵本山的仰慕,以及为了以后的发展着想,他便主动请求赵本山收他为徒弟。

那时候的赵本山还没有收过徒弟,看到李正春的嗓音条件特别好,是个很好的苗子,加上觉得他一个人发展艰难,便将他收到了门下,李正春也因此成了赵本山的第一个徒弟。

由于当时他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拜师的时候,他只买了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和一些散装啤酒,再喊来剧团的几位领导,就这样简单的完成了他的拜师仪式。

后来成名后,每次回想起拜师时的经历,李正春都忍不住感慨道:“现在回头想起来,都有些对不起师父。”

拜师后李正春便开始跟着赵本山学戏,和他合作了《大观灯》等作品,当时铁岭县的领导在看完他们师徒二人的表演后还表示:“铁岭县剧团谁都可以调走,唯独这两位演员不能走。”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赵本山便被调到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而李正春则留在了原来的铁岭县剧团。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李正春跟随赵本山学习,他一有时间就会跑去跟赵本山请教表演方面的知识,两人的师徒关系也一直维持了下来。

而赵本山在去了铁岭民间艺术团后,他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好,尤其是1990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后,他后来又连续多年登上了春晚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

2001年,事业发展得特别好的赵本山,还举办了首届“赵本山杯”,再次收下了不少徒弟。

也正是这一年,事业一直不温不火的李正春也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三、

2001年春节过后没多久,李正春受邀和赵本山、范伟等人一起吃饭,一阵推杯换盏后,赵本山对着范伟说:“我看这个乡长让正春演就行。”

看到李正春一头雾水的表情后,赵本山随即对李正春解释道:“我们准备拍个戏,有个角色是一位乡长,想让你演。”

赵本山当时所说的那部戏便是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刘老根》,在作品开拍20多天后,他才让李正春入组拍戏,而且完全不用试镜。

李正春也没有辜负赵本山的期望,他把剧中的“冯乡长”一角刻画得特别好,作品热播后,他也迅速火了起来。

凭借这部作品爆红后,2003年,在赵本山成立“刘老根大舞台”后,李正春离开了原来的剧团,来到了这里发展。

在这之后,他接连参演了《刘老根新传》、《乡村爱情》等影视作品,把事业发展得非常不错。

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他的爱情,和他的妻子高明娥走到了一起。

李正春的妻子高明娥和他一样,也是一位二人转演员,同时也是赵本山的徒弟。

比李正春小7岁的高明娥出生于1968年,是辽宁辽阳人,2001年,她参加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并且一举拿下了比赛的金奖。

赛后她拜师到了赵本山的门下,接连参演了赵本山推出的《乡村名流》、《马大帅》等作品。

由于她在工作中经常和李正春搭档合作,台上台下都打得火热的他们,很快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后来两人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生下了他们的孩子。

婚后为了让丈夫安心发展工作,原本发展得还不错的高明娥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而李正春则继续努力发展他的事业。

只可惜,事业发展前景特别好的李正春,却遭到了病魔缠身。

四、

2006年8月,李正春突然觉得身体不适,随后被送进了医院治疗,后来经过医院专家的会诊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这是一种特别罕见和难以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从被确诊后,李正春的身体状态便持续下降。

2007年1月初,在确诊的四个多月后,病情恶化的他更是出现了身体皮肤发黄,消化道受到严重影响等病状。

虽说他一直积极地接受治疗,努力和病魔做抗争,但遗憾的是,由于病魔侵蚀的速度太快,他很快就到了弥留之际。

2007年1月28日下午,李正春血压明显下降,并开始陷入昏迷状态,随后消化道也出现了出血的情况。

在这之后,医生一直不断地对他进行抢救,只可惜,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多的时候,他还是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仅45岁。

在他去世后,作为他师父的赵本山主动承担了负责他葬礼的一切事宜,替他料理一切身后事。

由于赵本山一直特别看重这个大弟子,对他寄予厚望,因此在这个徒弟去世后,他还亲自为李正春守灵一夜,可见他在赵本山心里的位置到底有多重。

由于李正春去世时他的儿子还小,妻子也长期在家,并没有什么收入,因此李正春离世后,他的妻儿的经济来源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让大弟子可以安心地离开,在李正春去世后不久,赵本山特意给其他弟子立下了一条规矩,那便是每人每年给李正春的妻儿1000块钱,用来资助和抚养他们。

他对那些徒弟说道:“我希望是这样,你们哪,我50多个学生,一年一个人出一千块钱,就凑合到五万块钱,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你们能做到。”

尽管对于赵本山的承诺和帮助李正春的妻子一再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他和其他师兄弟们的帮助。

说到做到的赵本山,这些年来也一直坚持着对李正春妻儿的帮助,在他的敦促下,其他弟子也都做到了这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作为李正春的师父,赵本山真的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五、

在李正春去世之后,他的妻子高明娥便带着年幼的孩子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线,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的她,很少再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除此之外,她也很少去打扰师父赵本山和其他师兄弟们的生活,但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她都会去给赵本山拜年。

在高明娥的用心陪伴和关爱下,李正春的孩子如今已经健康长大,懂事孝顺的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母亲高明娥的骄傲。

而在孩子懂得照顾自己之后,淡出演艺圈多年的高明娥在近些年也重新回到了演艺圈发展,陆续参演了不少影视作品。

例如2021年,她在师兄弟唐鉴军、文松、杨树林等人主演的《东北新青年》这部作品中客串了一个角色,戏份虽然不多,演技和表现却可圈可点。

以及她在《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部影片中扮演的“老板娘”一角,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孩子长大后,高明娥已经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继续去追逐她喜爱的演艺事业。

六、

如今距离李正春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这15年来,虽说赵本山又收下了不少徒弟,但他心里却牢牢记着这位大弟子。

而其他师兄弟以及本山传媒下的艺人们,也都纷纷在怀念着跟他有关的一切。

由于他生前一直很关照其他师兄弟们的发展,帮助了不少人,很多人心里也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前段时间二人转演员娇娇张玉娇和赵本山闹掰时,便在直播的时候说过:“如今二人转没有宗师,只有我们的大师兄才配得上是德高望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些师兄弟们的心里,李正春无论是演技还是他的品行,都绝对是没得说的,或许这也是在他去世后这些师兄弟愿意每年拿出1000块钱去资助他的妻儿的原因。

其实作为一名二人转演员,生前一直踏踏实实拍戏,低调本分做人的李正春,真的是非常优秀的一位艺人。

如果他没有早早离开,以他那时候的发展来说,作为赵本山最看重的人之一,他一定能把他的演艺事业发展得非常不错。

只可惜,因为病魔,他在45岁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人世,离开了喜爱他的观众。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最后,但愿天堂没有病痛,也祝愿李正春现如今把生活过得还不错的妻儿,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顺顺利利,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父亲去世男子无法前往,民警跨江送他回浦西为父送终

4月12日,家住北蔡地区的王先生拨打110求助,其父亲清晨在浦西家中去世,自己急需赶往浦西处理父亲的后事,但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无法前往。

增援北蔡派出所的经侦总队民警获悉后,经相关部门协调同意,党员民警黄文樑与周振威迅速赶往王先生住处。

看到民警的到来,王先生含泪说道:“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太感谢你们了!”民警一边赶往其父亲的住处,一边安慰王先生。没多久,民警就将王先生送达目的地,让他能为父亲送终。之后,民警黄文樑、周振威则回到派出所内继续参与防疫工作。

另一边,经侦总队的两位党员民警任一凡、龚晓在增援北蔡派出所时了解到,多名封闭小区内的老人日常服用的救命药告急,如果断药了会对老人们病情恢复造成影响。

民警跨江送他回浦西为父送终

民警在社区内解决困难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公安局供图

之后,他们主动承担起为居民配药送药的任务。任一凡与龚晓找到了社区志愿者,详细了解各户老人不同的药物需求,并分头多次前往医院,为老人们配送心脏病药、高血压药、胰岛素等紧急药物。老人们看着自己的救命药没有断档,感谢着民警在这特殊时期对他们的暖心帮助。

不仅如此,松江分局党员民警臧家康和蒋斌在增援地上钢新村派出所辖区内遇到了一名患者求助。

原来该患者在手术后旧伤复发,导致手臂疼痛不已,需前往医院治疗。但患者的家属叫不到救护车,家里也没有交通工具。看着痛苦的病患,蒋斌和臧家康没有犹豫,搀扶着病人坐上警车将他送到医院。经过及时治疗,该名患者也已无大碍。

在花木地区,封闭小区内的志愿者也遇到了难题,他在小区内帮助居民维修手机,但是苦于修手机的工具在自己店铺内没办法前往拿取。增援至花木派出所的青浦分局党员民警王子成与邵思凡获悉后,主动与志愿者进行对接,在得知店铺地址后帮他拿取了维修工具并送到了他手中,帮忙解决了居民们修手机的难题。

民间习俗,丧葬习俗全过程

说起丧葬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丧葬旧俗”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变化。

其实,在一系列繁锁的仪式之后,抬匠们喊着气势磅礴的号子,抬着棺木,在亲朋好友的送行中,亡灵入土为安。

或许,现在人们仍然在沿袭这种民间丧葬习俗的真正意义,无非也是在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诠释“孝道”二字。

安陆民间丧葬习俗,从老人去世到守孝三年才算结束。

一、送终:人在临死之前,在外工作学习的亲人都要回来服侍,见最后一面。人在濒临气绝之时,需在堂屋地上铺草,将之急移地上,亲属围坐送终听遗嘱。对移床的解释是,人死在床上,在阴间会永远背床。

二、停丧:病人断气后,家人请帮忙装殓的人为之梳洗、穿寿衣。为亡人脚上添加绊脚绳,脸上盖上黄土纸,当天还要在堂屋的正上方添上簸箕,以遮天神和祖先。死者头部前方要点上油灯,叫“引路灯”,油灯在死者下葬前不能熄灭,意为死者走到阴间照明引路。

三、入捡:亡者移放灵床,等其亲属到齐后,再行入棺,又称“进材 (财)”。人棺前,儿女孙辈须给亡者磕头跪拜、烧香蜡、纸钱。装硷毕,将棺盖合上,但不盖严;再在棺底下点一盏油灯,称为“长明灯”,灵枢前点一灯,称为“座头灯”,并设香案、陈祭品,孝子孝女及亲属昼夜守护灵枢,陪同吊唁者焚香、叩头,直至出殡。人硷三日,再正式盖棺。

四、斋醮:如果是寿终正寝年老人,一般停丧三日,常请道士做斋,超度亡灵,举家痛哭,俗称“嚎丧”。斋醮期间,要为亡者设孝堂、置道场、安灵位、挂挽嶂;用彩色纸扎“金山”、“银山”、“楼宇”、“轿”、“马”、“佣人”,后又增有 “彩电”、“轿车”、“冰箱”等新兴高档用品;朗诵祭文、祭词;亲友则披麻戴孝,叩头礼拜。

五、出殡:由户主选定日期出棺,并预邀打井、抬重八人。出棺前,孝眷齐匍匐灵枢前跪拜。由抬重人捧棺,封殓。孝子穿孝布,足穿白鞋,怀抱灵牌,手持引蟠前导,执事人鸣锣鸣炮,丢买路纸,灵枢居中,众儿孙亲友前后护送,村上老幼齐送,沿路燃鞭炮和撒纸钱,直至墓地。

五、下葬:道士在下葬时定向罗盘,焚交契约手续后,由道士阴阳先生喊四句、撒米。道士边向棺上撒米、边念“彩词”,以祝愿亡者后代大吉大利、兴旺发达。入土前孝子在坑中烧些纸钱,喊死者接契,然后将棺木放入其中,再填土筑坟。

六、复山:殡葬三天,孝子孝女穿孝服,半夜转钟时到墓前烧纸祭奠,俗称“复山”。亡者三日,方知死必望乡,主家在第三天烧纸哭叫,孝子齐跪望乡台前。望乡台即是在家里以方桌摆的香案,孝家燃烛香供奉,名为烧奠纸。

七、做七:人死之日起,每 7天为一个“七”,共为7个“七”。每个“七”日,主要亲戚朋友均备香纸前往祭拜,谓之“烧七”,七天烧一次纸祭奠,直至“七七”之日。五“七”日,要举办宴席宴请亲属。出嫁的孝女,要送来用彩色纸扎成的房屋模型,称“灵屋”;然后,将亡者灵牌移人灵屋之中,到满三年 “除灵”时焚毁。安陆烧七,要在每个七天的头一天烧,俗称“欠七满周年”。

八、百日:百日即死者亡后百天。做百日比“五七”日做得简单,即主要亲属到孝家聚餐,在灵前前焚香烧纸,表缅怀之情。

九、馨香:又称“新乡”,死者去世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各亲戚朋友、乡村邻里都要前往死者家中,带香烛纸炮等祭品,烧纸、放鞭,称为 “祝馨香”或“新乡”,其意是祝亡者在阴间新年安好。

十、除灵:亡期一年内为“小祥”,孝家春节门联为白色;两年内为“大祥”,春节门联为黄色;三年内为“除服”,春节门联为绿色;满三年为“除服”日,亲戚朋友均备香、烛、纸、鞭炮等前往祭奠,并将亡人灵牌、灵屋同钱纸一起焚毁,谓之“除灵”。有的人家,还请道士做法事。除灵后,孝子孝女服孝期满,此后可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孝家春节门联为红色,再无他忌。至此,所有丧葬礼仪结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是讲究孝道,百善孝为先。

孝敬逝去的老人,更要孝敬在世的长辈。记住:千万不要造成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在”!

送终、报丧、入殓,绵阳传统葬俗拾零

绵阳传统葬俗比较繁琐,葬礼过程大致需经历送终、烧倒头纸、撤帐子、净身、穿老衣、披麻戴孝、报丧、入殓、出丧等环节。接下来一起看一下,绵阳传统葬礼习俗。

送终

老年人临终前夕,子孙日夜守候,直至咽气,称为送终。老人临终前夕一般都要交待后事,并向子女说一些表示祝福的吉利话。

烧倒头纸

老年人咽气时,在其床前点燃香烛,烧三斤六两纸钱。据说死者一到阴间就要用钱,故须立刻烧倒头纸。纸灰装入瓦罐,出殡时和棺材一同埋葬。

撤帐子和出煞

老年人断气,立即把帐子撤下,意思是人死不能再受缉缚。接着把屋顶上的瓦揭去一匹,草房则戮个洞,称为出煞,意识是说死者灵魂可由此升天。80年代后,农村仍然普遍流行。

净身和穿老衣

老人去世,用新瓦盆盛温水将其身体擦干净,理发,剪指甲,再给穿上衣服。所穿衣服取单数,如五,七,九件,有的穿六件,据说是取“衣禄”的谐音。接着在长凳上搭上木板,将死者抬上木板停放,口里含茶叶,用喷过水的旱烟搭在口鼻上,避瘴气。柏树枝条穿上包子或锅魁、煎饼之类让死者握住,据说阴间恶犬多,以防身。砸碎死者用的药罐,表示祛除灾病。

点路灯和守灵

在死者脚下点一盏菜油灯,称为点路灯,又叫点水灯,一直要点到棺材抬出去或遗体运上灵车。农村,晚上子女轮流守灵。

披麻戴孝

穿戴麻布或白布做成的孝服、孝鞋、孝帕,腰间系麻绳,称为披麻戴孝。死者的上辈孝帕在头上绕成圈,同辈包在头上露出一角,晚辈将孝帕一端拖在脑后,正孝尚需手执一根白纸剪花黏糊在竹竿上做成的孝杖。解放后,披麻戴孝的人很少,大多数用黑布做成袖套,戴在右臂上。

报丧和发讣告

孝子到亲友家通知死者去世的消息,称为报丧。报丧时不能进屋,须将亲友请出门外告知,对长辈和朋友要磕头,但不作揖。80年代后,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兴磕头,机关单位职工去世则以讣告形式告知社会。

入殓

90年代后,遗体一律实行火化。机关单位职工去世,骨灰一般安放在公墓。农村骨灰仍实行入殓:在棺材内撒一层草木灰或石灰,接着用小茶碗印圆圈,有多少岁印多少个,再垫一些旧衣裤,铺上新被,然后把骨灰放入,面上又放儿孙的旧衣服,直至装满。还要把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放在棺里,谓之陪葬。最后用红布作兜被盖在上面,意思是老人寿尽善终,魂归天界。

出丧

入葬前,孝子请阴阳先生看墓地。90年代后,安葬前一天晚上,农村时兴开路、做道场。小开路一至二个阴阳先生,大开路四至六个,敲锣打鼓念经,儿孙跪在灵前。出丧日,亲友馈赠香蜡钱纸、祭幛挽联等祭品,丧家备办酒席。出丧时,灵柩披上红毯,缚活公鸡一只一并送至葬地,垒土造坟。

逝者出殡应该讲究些什么

当亲人刚过世时,各类事项都千头万绪,首先应该完成以下几步才是当务之急。另外,由于去世时具体状况的不相同,部分事项的处理方式也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1、根据习俗,逝者配偶一般不能参与出殡。

2、为了避免遗忘,骨灰盒应该提前放在领头车辆中。

3、殡车的车头扎好白色纸花,车辆一字排开,打开应急灯。除了直系亲属外,亲朋好友可以先行上车等待。

逝者出殡应该讲究些什么

4、将用过的花圈放到拖运花圈的车里,打包好的遗物一并放入。

5、根据习俗,出殡前,应该在灵堂搭设处、家门口、楼道口以及摆放过花圈的地点周围张贴好红色纸块。

6、在灵堂前举行了简短的出殡仪式后,收捡供品,然后摔碎盛放供品的瓷盘,此举为“岁岁平安”之意。随后,直系亲属则按长幼次序分别带上牌位、遗像和倒头纸,乘坐领头的车辆。

7、出发前,务必再次确认各类票据(主要是费用的收据)已随身携带着,否则可能就会导致无法火化。

8、依照习俗,从离开灵堂至到到达殡仪馆,直系亲属都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