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儿做七是要当天烧给亡去的大人一桌子菜,和一桌好酒。把家里的长辈和兄弟姐妹都请来,特别是母亲,怀胎十月,把女儿生下来,女儿的诞辰就是母亲的难日,母亲把女儿培养出来更加不容易,现在父,母走了,女儿就应该好好的寄典一下她们
作者: 上海丧葬一条龙
上海人祭拜有什么风俗?
办丧事的风俗跟江浙类似。具体有以下几点:
1、候夜送终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
2、报丧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3、落材,封材到了晚上,尸体便要从门板移至棺材内,名曰“落材”,全家人和亲友都要手持燃香相送。第二天封材,若子女在外地工作,要在封材前赶到。封材时要给死者整容,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之后,要将亲友送的殉葬物一件件放进棺材,边放边讲是某人所送某物,以告死者。到此,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再在外面糊上棉纸。
4、立孝堂将封材后的棺材横着摆放,外挂一白布帘,谓之“孝堂”或“灵堂”。一般人家,放三五天即出殡,有钱人家则要放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吃饭时,都要盛饭菜供于棺材前。若有亲友前来祭奠,家人要陪哭,直至出殡。
5、做道场立孝堂后,死者家属要请道士超度亡灵。道场上挂满“十殿阎罗”、“三尊大佛”图像。孝子脚穿草鞋,身穿麻布衣,跟着道士跪拜,并不断焚烧锡箔、纸钱。
6、出殡幡幛引路,鸣锣喝道,孝子披麻戴孝,手持灵丧棒扶棺,家属亲友后继。人数可多可少,声势亦可大可小,这要由死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决定。沿途还有亲友“路祭”,水路有“船祭”。凡送至墓地者,均可分得馒头。
7、安葬,圆坟棺材抬至坟前,八仙们(抬棺人)在得到死者女儿送的红包后,才肯解开绳索,这钱俗称“解索钱”。这时,一家人要围着棺材转三圈,每人手上抓一把土,撒在棺材盖上,谓之“盘丧”。时间一到,把棺材放入墓穴内,由道士一人在坟上念词,谓之“喝丧”。其孝子要率全家大小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俗称“圆坟”。
如何在家中设置灵堂?
灵堂是供丧家和诸位亲友吊唁缅怀逝者的场所,通常在逝者的遗体被接运走之后,择一至亲家中搭设灵堂,到大殓当天再撤走。那么上海地区如何在家中设置灵堂?本期文章为大家详细梳理:
灵堂,通俗来说就是人们为了缅怀已故至亲所设立的厅堂,因为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尚存,需要为逝者设置一个灵魂的安顿之处,便衍生出了灵棚和灵堂。
最早的时候逝者的遗体会被放在灵堂中停灵三日,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发展,丧家会尽快通知殡仪馆将遗体接运,如今的灵堂内大多不再放置逝者的遗体,部分地区仍保留遗体在灵堂内停留三日的风俗。
1、遗像:逝者的遗像通常会在设置灵堂前就准备好,我们建议为逝者选一张生动、体现本人性格的生活照,遗像统一为16寸照片;
2、灵位:灵位会写上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摆放在遗像一侧即可;
3、长明灯:顾名思义,长明灯在整个守灵期间始终常亮,古人认为长明灯的光亮可以指引逝者灵魂回家,现在多用电子长明灯代替;
4、香炉:供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为逝者敬香祭拜;
5、檀香、守灵香:檀香通常在白天亲朋好友吊唁时使用,守灵香单根可燃烧4-6小时,多用于丧家守夜时香火不断;
6、念佛机:灵台前通常会摆放一台小型念佛机,在守灵期间循环播放佛经,助逝者早登极乐;
7、化金盆:化金盆用以焚烧黄纸锡箔,上门吊唁的亲朋好友在敬香前都需要先焚烧黄纸锡箔,告慰逝者;
8、跪拜垫:跪拜垫用于丧家和各位亲朋好友在遗像前磕头时使用;
9、花篮:灵台两侧通常会放置花篮,用于缅怀逝者,如果家中面积有限,也可以在灵台上放置两个台篮;
10、贡品:遗像前摆放的贡品多为水果、糕点和饭菜,一般贡品的总盘数需要为奇数,盘中的食物个数也为奇数。水果需要避开橘子和无籽类水果,糕点选择逝者生前爱吃的即可。
1、传统灵堂:顾名思义,传统灵堂是最常见的灵堂之一,设置传统灵堂所用的治丧用品大多保留了传统特色,整个灵堂的氛围庄严肃穆,适合年纪大、有佛教信仰的逝者;
2、孝亲安灵堂:孝亲安灵堂结合传统灵堂的特色,融入了部分现代治丧用品及审美,整个灵堂的氛围典雅大气,适合所有年龄段、所有信仰的逝者;
3、鲜花灵堂:鲜花灵堂会在传统灵堂的基础上,增添当季鲜花作为灵堂的装饰,整个灵堂氛围温馨宜人,适合所有年龄段、所有信仰的逝者。
设置灵堂所需的治丧用品,在市面上的选择非常多,丧家若不知道如何挑选合适、高性价比的灵堂用品,可联系殡葬服务公司上门设置灵堂。
殡仪馆火化费用是多少?
随着时代发展,火葬在我国已普遍推行,火化逝者遗体是大殓当日最后的一个环节。那么在上海地区,殡仪馆火化逝者一般需要多少钱?
火化费用
火化费用的收取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市区殡仪馆基础火化费:上海市区大部分殡仪馆不具备本馆火化条件,因此殡仪馆会在家属登记完火化信息后,按照顺序将遗体运送至益善殡仪馆统一火化,其中遗体基础火化费用为180元/具,基础火化炉不可当日领灰,需根据殡仪馆排期等待7-15日后再次领灰;
2、市区殡仪馆高级拣灰炉:高级拣灰炉费用为780元/具(包括基础火化费+拣灰炉费用),高级拣灰炉可供家属亲手为逝者拣骨,且可当日领取骨灰;
3、郊区殡仪馆:部分郊区殡仪馆的火化费用和市区殡仪馆不同,具体费用视殡仪馆而定,若有需要可咨询摆渡人生命策划师了解详情。
注意事项
1、火化资格:只有国家下属的火葬场具备火化遗体的资格,任何民营或私人企业不得承办此业务,请各位家属不要相信任何殡葬一条龙额外收取的“火化费用”;
2、费用明细:为逝者登记火化后,殡仪馆会开具详细的火化费用明细,如遇殡葬一条龙拒不出示费用明细的情况,可拨打殡葬中心电话进行举报;
3、领取骨灰:若家属选择普通火化,则需要根据殡仪馆排期等待7-15日不等,带好各项证明再次前往领灰,有需要的家属可联系摆渡人白事管家,为您错峰预约领灰日期,全程陪同领灰。
葬礼结束后如何处理遗像?
不适合放遗像的位置
1、正对大门的位置:逝者的遗像不宜挂在正对大门的位置,传统说法中是因为大门作为家中唯一的出入口,每次开关的响动和生者进出都有可能惊扰到逝者。实际上是因为遗像如果挂在正对大门的位置,上门拜访的客人很容易和遗像对视,造成不适感,因此如果想把遗像挂在客厅中,要选择尽量高的位置;
2、卧室内:在传统说法中,卧室是阳气较盛的场所,不适宜摆放遗像。实际上是因为将遗像放在卧室中,容易让生者睹物思人,产生悲伤抑郁的心情,尤其是老年人卧室,因此不推荐在卧室内摆放遗像;
3、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传统说法认为遗像属阴,直接接触阳光对逝者不好。实际上是因为打印遗像的材质多为感光纸,遗像一旦长期接触阳光,会发生褪色变色等现象,让逝者的面容变得不完整;
4、仓库内:也有丧家会在葬礼结束后,将遗像收纳在仓库内,这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大多数家庭的仓库多用来堆放杂物,很少定期清理,尤其是南方,遗像放置在仓库内容易落灰发霉。
适合放遗像的位置
1、家中高处:如果想将遗像悬挂在家中,可以尽量选择高处的墙壁悬挂,一来想念逝者的时候抬头便可对着遗像缅怀,二来将遗像高悬是对逝者敬畏和尊重的表现;
2、佛龛:如果想在家中长期供奉遗像,可将遗像放置在专门的佛龛内,逢年过节为逝者敬香敬茶以表尊重;
3、祠堂:有家族祠堂的情况下,可将逝者的遗像请入祠堂内与列祖列宗同受供奉,逢年过节可接受后人的香火祭拜,不忘先人,也是比较推荐的一种做法;
4、用布料包裹后收纳:如果家中没有合适的位置摆放遗像,可选用遗像袋或布料将遗像包裹好再放入衣柜、抽屉内收纳,避免落灰发霉。
上海殡仪馆恢复追悼会办理
自2023年2月15日起,全上海市15家殡仪馆稳步恢复正常运营。
目前上海15家殡仪馆可以提供如下服务:
1、遗体接运:为满足各类接运遗体需求,上海15家殡仪馆均配备多种型号灵车接运逝者遗体,具体价格按照车型与档期浮动,没有固定标准;
2、遗体化妆:遗体化妆的收费标准由民政局统一规定,多家殡仪馆遗体化妆收费相同,均不超过80元/具;
3、礼厅预订:上海市各大殡仪馆将陆续开放追悼会礼厅的预订,但并非所有礼厅都开放预订,预订政策不定期更新;
4、追悼会:单次追悼会时长将由原来的10分钟逐步恢复常态,部分殡仪馆仍有参会人数限制;
5、遗体火化:各大殡仪馆将陆续恢复本馆遗体火化服务,不具备本馆火化条件的殡仪馆将按照登记信息顺序,有序将遗体转运至火葬场进行火化服务,骨灰领取时间也将按照顺序依次通知各位家属。
1、弦乐入礼厅:上海部分殡仪馆可提供弦乐入礼厅服务,由殡仪馆内专业管弦乐队为逝者现场演奏哀乐,诚挚送别;
2、故人沐浴:上海部分殡仪馆可提供故人沐浴服务,将由殡仪馆内专业工作人员为逝者进行面部清洁、身体清洁、修剪指甲等服务;
3、礼仪出殡:上海部分殡仪馆可提供礼仪出殡服务,将由6-8名身穿制服的仪仗队人员扛举逝者灵柩入场及出殡;
4、骨灰寄存:上海部分殡仪馆可提供骨灰寄存服务,寄存费用将根据寄存年限时长浮动,一般最长可寄存3年。
怎样的丧事才是“喜丧”?
传统葬礼仪轨繁多,有一种特殊的丧葬仪式被称为“喜丧”,意味将葬礼当成喜事一样来举办。喜丧究竟有哪些讲究,怎样的丧事才能被称为“喜丧”?
“喜丧”这一说法最早详细记载于民国编辑徐珂所创作的《清稗类钞》丧葬类中,书中称:“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由此可知,喜丧的判断标准是基于逝者这一生的福寿造化,并非所有年迈逝者的丧事都可被称为喜丧。
上文提到喜丧的判定需要看逝者的福寿造化,具体来说就是“三全”,即“全福、全寿、全终”。
全福中的“福”指的并非功名利禄等世俗的享福之乐,而是指逝者生前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子孙孝顺,享举家圆满之福;
全寿则是是指逝者的年龄在80岁以上,这一标准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古代颇为严苛,因此真正能达到全寿的逝者相当少。而在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6岁,因此高寿老人越来越多,且“全寿”随着时代变化,所以民间普遍认为,70岁以上的逝者即可称为全寿而终;
全终通俗来说就是“善终”的意思,指逝者不是因为重大疾病或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非自然死亡,而是有一个体面、完整的告别。
满足了以上“三全”的条件的丧事,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丧。
为三全而终的逝者举办喜丧,既是为让逝者以体面圆满的方式告别人间,同时也是对子孙后代的福祉庇佑。
上海葬礼礼金应该随多少钱?
婚丧嫁娶乃是头等大事,来宾需向主家随一定数量的礼金,以表对主家的尊重和心意。那么在上海,参与葬礼应该随多少白事礼金?小小的葬礼白包却有大讲究,为大家详细讲解:
1、逢年过节随礼叫“红包”,而在丧事上随礼叫“白包”,顾名思义白事礼金应该用白色的信封或纸袋包装,因为我国传统丧葬惯用白色,所以使用白信封包礼金既是传统风俗,也代表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2、白包的封面书写格式,因地方风俗差异较大各有不同,最常见的一种写法是在正中央写一个大大的“奠”字,在角落写上随礼人姓名以便丧家登记礼金。
1、在我国传统丧葬风俗中,向来以单数为吉数,因此白事礼金的数额一般以“300/500/700”为随礼参考标准,具体数额可根据你跟丧家关系的亲疏远近来调整。白事随礼切忌随双数礼金,因为双数通常有“双喜临门”之含义,放在丧葬之事上寓意不佳;
2、白事礼金尾数加一元。通常来说,就是在白事礼金的数额上再额外加一块钱,以零一作为礼金的结尾,例如:301元。这样做是因为传统风俗中,参与葬礼的宾客都会收到丧家的回礼,内容多是一元硬币和糖果,取“随礼的宾客往后的生活顺遂甜蜜”之吉仪,而这一元硬币便是从宾客随礼的礼金中返还的。
若亲友随礼数额为整数,扣除这一元后礼金便以九为结尾,而“九”这个数字在我国有“长长久久”之含义,不符合葬礼的氛围与风俗。所以白事礼金尾数都以零一为准。
上海参保人员死后如何领取丧葬费和抚恤金
上海的参保人员如果意外死亡,亲人家属应该如何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呢?需要哪些材料呢?请亲属前往死亡失业人员户籍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失业保险窗口办理相关手续,更多相关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请见正文。
◆办事项目
办理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办理地点
死亡失业人员户籍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失业保险窗口。
若户籍所在地在上海,请到此网址查看办理地点:
◆申办条件
1.申领丧葬补助金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家属;虽未申领失业保险金,但有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并符合申领条件的死亡失业人员家属。
2.申领一次性抚恤金对象:符合领取丧葬补助金条件的死亡失业人员生前被供养的直系亲属。
注:失业人员打架斗殴、参与违法活动死亡的,家属不能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申请材料
1.申领丧葬补助金:(1)死亡失业人员的《劳动手册;(2)失业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3.《失业人员特殊困难申请表;(4)书面申请。
2.申领一次性抚恤金:被供养人符合被供养条件的证明,未成年的还需提供《独生子女证。
◆办事程序
符合申领条件的死亡失业人员的家属携带申请材料到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办理,审核通过的,家属凭死亡失业人员的银行存折,在申领次月(一般为每月15日左右)直接到银行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审核未通过的,工作人员告知不能领取的原因。
◆收费标准
不收费
“赵本山大弟子”李正春:45岁因病去世,赵本山亲自为其守灵一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赵家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自从赵本山决定不再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近些年来,他门下赵家班的徒子徒孙们,接连和他闹出了不和的消息。
其中前段时间他的徒孙、女演员张玉娇在网上对他展开的炮轰,由于言语犀利,更是备受网友们的关注!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相比如今的赵家班而言,在赵本山还活跃在春晚舞台以及大众视线的时候,当时的赵家班还是特别团结的。这一点我们从赵本山的大弟子李正春因病去世后,赵本山和门下的那些弟子的表现中就能看得出来。
2007年,曾参演过《刘老根》、《刘老根新传》、《乡村爱情》等作品的著名喜剧演员李正春因病去世。
作为赵本山的徒弟,而且还是赵本山的大弟子,在他去世后,赵本山不仅亲自为他操办了葬礼的一切事宜,还亲自为他守灵一夜。
除此之外,赵本山更是承诺要和其他徒弟一起资助抚养李正春留下的妻儿,而那些徒弟也都纷纷答应了下来,那时候的赵家班,真的可以说要多团结就有多团结!
如今距离李正春因病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当初承诺要资助他妻儿的赵本山以及赵本山的那些徒弟,真的做到了吗?
如今貌合神离的赵家班弟子,为何当初会那么团结的答应去资助李正春的妻儿?他们眼里的“大师兄”李正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
李正春出生于1961年,是吉林四平人,他在四平梨树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虽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差,可父母却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最小的李正春,省吃俭用也要供他上学。
李正春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小学时候的成绩特别好,由于喜爱文艺,声音洪亮,经常参加学校和班级文艺活动的他还成为了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
每次学校有文艺活动和晚会的时候,他都会登台表演,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
上了初中后,李正春慢慢喜欢上了家乡流行的二人转表演,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和赵本山那样的二人转演员一样,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
在这期间,由于他的两个哥哥先后结婚成家,父母为了帮他们筹办婚礼欠下了不少外债,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李正春决定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他跑去和他的父亲说:“爸,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学二人转。”
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可父亲还是一口回绝了他,表示:“你应该继续去上学,放心吧,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读书。”
“再说了,就算不读书了,也不能去学二人转。”
在李正春的父亲看来,二人转演员不仅辛苦,而且很难有出头之日,他不希望看到儿子走上这条路。
然而自从有了当二人转演员的想法后,这个念头便一直在李正春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一直坚持要去学习二人转,不停的对他父亲软磨硬泡。
他们父子俩在僵持了大半年时间后,看到实在是说服不了他,他父亲最终只能同意了让他去学习二人转,并将他送去了县里的文化馆二人转班接受专业的教导。
由于天赋不错,在文化馆学习没多久李正春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他在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时还表示:“在县文化馆学了两个月,刚学会唱两场戏,就觉得自己是演员了,有些飘飘然,现在想想真是幼稚。”
不得不说的是,他的运气特别好,由于天赋不错,加上基本功打得扎实,还没等他从文化馆的二人转班毕业,他就铁岭县剧团给相中了。
二、
1982年,21岁的李正春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剧团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
尽管刚开始因为不适应剧团紧张的工作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后来想到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他便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且很快就适应了每天登台表演的工作。
在剧团发展没多久,李正春便遇上了当时在东北地区已经小有名气的赵本山,出于对赵本山的仰慕,以及为了以后的发展着想,他便主动请求赵本山收他为徒弟。
那时候的赵本山还没有收过徒弟,看到李正春的嗓音条件特别好,是个很好的苗子,加上觉得他一个人发展艰难,便将他收到了门下,李正春也因此成了赵本山的第一个徒弟。
由于当时他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拜师的时候,他只买了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和一些散装啤酒,再喊来剧团的几位领导,就这样简单的完成了他的拜师仪式。
后来成名后,每次回想起拜师时的经历,李正春都忍不住感慨道:“现在回头想起来,都有些对不起师父。”
拜师后李正春便开始跟着赵本山学戏,和他合作了《大观灯》等作品,当时铁岭县的领导在看完他们师徒二人的表演后还表示:“铁岭县剧团谁都可以调走,唯独这两位演员不能走。”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赵本山便被调到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而李正春则留在了原来的铁岭县剧团。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李正春跟随赵本山学习,他一有时间就会跑去跟赵本山请教表演方面的知识,两人的师徒关系也一直维持了下来。
而赵本山在去了铁岭民间艺术团后,他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好,尤其是1990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后,他后来又连续多年登上了春晚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
2001年,事业发展得特别好的赵本山,还举办了首届“赵本山杯”,再次收下了不少徒弟。
也正是这一年,事业一直不温不火的李正春也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三、
2001年春节过后没多久,李正春受邀和赵本山、范伟等人一起吃饭,一阵推杯换盏后,赵本山对着范伟说:“我看这个乡长让正春演就行。”
看到李正春一头雾水的表情后,赵本山随即对李正春解释道:“我们准备拍个戏,有个角色是一位乡长,想让你演。”
赵本山当时所说的那部戏便是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刘老根》,在作品开拍20多天后,他才让李正春入组拍戏,而且完全不用试镜。
李正春也没有辜负赵本山的期望,他把剧中的“冯乡长”一角刻画得特别好,作品热播后,他也迅速火了起来。
凭借这部作品爆红后,2003年,在赵本山成立“刘老根大舞台”后,李正春离开了原来的剧团,来到了这里发展。
在这之后,他接连参演了《刘老根新传》、《乡村爱情》等影视作品,把事业发展得非常不错。
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他的爱情,和他的妻子高明娥走到了一起。
李正春的妻子高明娥和他一样,也是一位二人转演员,同时也是赵本山的徒弟。
比李正春小7岁的高明娥出生于1968年,是辽宁辽阳人,2001年,她参加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并且一举拿下了比赛的金奖。
赛后她拜师到了赵本山的门下,接连参演了赵本山推出的《乡村名流》、《马大帅》等作品。
由于她在工作中经常和李正春搭档合作,台上台下都打得火热的他们,很快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后来两人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生下了他们的孩子。
婚后为了让丈夫安心发展工作,原本发展得还不错的高明娥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而李正春则继续努力发展他的事业。
只可惜,事业发展前景特别好的李正春,却遭到了病魔缠身。
四、
2006年8月,李正春突然觉得身体不适,随后被送进了医院治疗,后来经过医院专家的会诊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这是一种特别罕见和难以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从被确诊后,李正春的身体状态便持续下降。
2007年1月初,在确诊的四个多月后,病情恶化的他更是出现了身体皮肤发黄,消化道受到严重影响等病状。
虽说他一直积极地接受治疗,努力和病魔做抗争,但遗憾的是,由于病魔侵蚀的速度太快,他很快就到了弥留之际。
2007年1月28日下午,李正春血压明显下降,并开始陷入昏迷状态,随后消化道也出现了出血的情况。
在这之后,医生一直不断地对他进行抢救,只可惜,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多的时候,他还是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仅45岁。
在他去世后,作为他师父的赵本山主动承担了负责他葬礼的一切事宜,替他料理一切身后事。
由于赵本山一直特别看重这个大弟子,对他寄予厚望,因此在这个徒弟去世后,他还亲自为李正春守灵一夜,可见他在赵本山心里的位置到底有多重。
由于李正春去世时他的儿子还小,妻子也长期在家,并没有什么收入,因此李正春离世后,他的妻儿的经济来源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让大弟子可以安心地离开,在李正春去世后不久,赵本山特意给其他弟子立下了一条规矩,那便是每人每年给李正春的妻儿1000块钱,用来资助和抚养他们。
他对那些徒弟说道:“我希望是这样,你们哪,我50多个学生,一年一个人出一千块钱,就凑合到五万块钱,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你们能做到。”
尽管对于赵本山的承诺和帮助李正春的妻子一再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他和其他师兄弟们的帮助。
说到做到的赵本山,这些年来也一直坚持着对李正春妻儿的帮助,在他的敦促下,其他弟子也都做到了这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作为李正春的师父,赵本山真的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五、
在李正春去世之后,他的妻子高明娥便带着年幼的孩子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线,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的她,很少再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除此之外,她也很少去打扰师父赵本山和其他师兄弟们的生活,但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她都会去给赵本山拜年。
在高明娥的用心陪伴和关爱下,李正春的孩子如今已经健康长大,懂事孝顺的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母亲高明娥的骄傲。
而在孩子懂得照顾自己之后,淡出演艺圈多年的高明娥在近些年也重新回到了演艺圈发展,陆续参演了不少影视作品。
例如2021年,她在师兄弟唐鉴军、文松、杨树林等人主演的《东北新青年》这部作品中客串了一个角色,戏份虽然不多,演技和表现却可圈可点。
以及她在《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部影片中扮演的“老板娘”一角,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孩子长大后,高明娥已经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继续去追逐她喜爱的演艺事业。
六、
如今距离李正春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这15年来,虽说赵本山又收下了不少徒弟,但他心里却牢牢记着这位大弟子。
而其他师兄弟以及本山传媒下的艺人们,也都纷纷在怀念着跟他有关的一切。
由于他生前一直很关照其他师兄弟们的发展,帮助了不少人,很多人心里也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前段时间二人转演员娇娇张玉娇和赵本山闹掰时,便在直播的时候说过:“如今二人转没有宗师,只有我们的大师兄才配得上是德高望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些师兄弟们的心里,李正春无论是演技还是他的品行,都绝对是没得说的,或许这也是在他去世后这些师兄弟愿意每年拿出1000块钱去资助他的妻儿的原因。
其实作为一名二人转演员,生前一直踏踏实实拍戏,低调本分做人的李正春,真的是非常优秀的一位艺人。
如果他没有早早离开,以他那时候的发展来说,作为赵本山最看重的人之一,他一定能把他的演艺事业发展得非常不错。
只可惜,因为病魔,他在45岁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人世,离开了喜爱他的观众。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最后,但愿天堂没有病痛,也祝愿李正春现如今把生活过得还不错的妻儿,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顺顺利利,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